旨在建立一套系統化的「罕用字造字與擴編碼系統」平台,解決現有資訊系統中缺字、難字、Big%擴編碼無法有效輸入、顯示與運用的問題。透過結合字形構件資料庫、語言學原理與開放性資料應用,推動數位漢字的完整性與延展性,促進學術、教育、出版及文化保存的現代需求。
計畫目標
建立罕用字造字模組:支援基於部件組合的字形創建。
擴充標準字碼表:參考 CNS11643、Unicode 並提出擴編碼建議。
整合輸入法與編碼工具:提供罕用字即時輸入與轉碼解決方案。
開發可視化字庫系統:支援搜尋、下載、比較與字形重建。
在數位化時代,難字、異體字與未編碼漢字在網頁顯示與輸入上常遭遇障礙。尤其在人文研究、地方文書、族語記錄及古籍出版中,這些字形的準確呈現攸關資訊的完整性與可讀性。
本計畫旨在開發並整合難字顯示與輸入支援工具,解決以下問題:
字形無法顯示("口□" 或空白)
使用者難以輸入或查找
跨平台相容性不佳(PC 顯示正常,手機無法顯示)
罕用字的整理、標準化與應用推廣需仰賴豐富的人文專業與技術資源。透過與大專院校進行產學合作,我們整合語言文字研究、資訊工程、設計與數位人文等多領域專長,提升計畫品質與影響力,並促進知識轉移與人才培育。
🎓 佛光大學張瑋儀教授高中演講:國寫 × 國綜的思辨與創意之旅
在「素養導向」教學與評量日益受到重視的今日國文課堂中,學生如何在國寫中展現深度思考?又如何在國綜答題中掌握文本關鍵與語文脈絡?
佛光大學中文系張瑋儀教授,以豐富的教學經驗與實務研究,引導高中生重新認識國文寫作與綜合應用的本質與方法。
張教授長期關注閱讀與表達能力的培養,擅長將古典文本、當代議題與學生生活經驗結合,透過具體範例與結構策略,幫助學生突破寫作瓶頸、強化語文思辨力。涵蓋:
國寫命題趨勢解析:如何從題幹讀出核心素養?
結構與語氣的細節指導:破除「套句」迷思,提升表達深度。
國綜解題實戰技巧:圖表、文本、多元素材如何快速理解與整合?
如何從閱讀走向寫作?:打造語文學習的閉環與遷移力。
不論你是備戰學測、精進語文實力,或想更理解語文如何幫助你思考世界,這場講座都將帶來啟發!